后滴滴时代,华为腾讯要抢谁的4000亿蛋糕?
失意的滴滴,各怀心思的科技巨头
Fast Reading
华为和腾讯在7月推出聚合打车平台,美团和高德布局网约车业务已有4年,昔日的行业霸主滴滴在App下架一年后,市场份额从九成降至七成,市场格局生变,新的战局拉开序幕。科技巨头做网约车,不只是要在巨大的蛋糕上切一块,躺赚一笔“外快”,也是为了补齐自身的业务短板,完善各自的生态。轻资产运营的聚合模式成本低、流量足,但也存在用户黏性低、获客成本高、管理难度大等问题。滴滴踩过的坑躲不过,但复制滴滴的成功不容易。App下架一年后,滴滴的网约车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九成跌至七成,强敌环伺,蓄力待发。
7月,华为、腾讯各自推出基于自研地图的打车平台。同一时间,滴滴收到了80亿元罚单。一进一退之间,4000亿规模的网约车战场再次燃起一缕狼烟。
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滴滴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。以聚合模式闯入网约车市场的巨头们,想借助流量优势瓜分滴滴的蛋糕,也没那么容易。
01战火重燃
周六凌晨1点,北京三里屯街头,与朋友们庆祝完生日的李欣打开滴滴试图叫车,但前方等待人数超过200人。她选了所有车型,一直到早晨6点才等到排在前面的只有7人,眼看胜利在望,结果却被系统莫名其妙地取消了订单。
被迫在三里屯边玩边等了一个通宵的李欣第二天听说,一位和她几乎同时离开的朋友用了高德打车,不到一个小时就叫到一辆车。出于习惯,她还是常用滴滴,但已经开始尝试用其他打车平台了。
2021年7月,滴滴出行从国内应用商店下架,到今年1月,滴滴App网约车日订单量从2500万降至2000万,减少了约20%,市场份额从近九成跌至七成。今年7月下旬,滴滴又收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0亿元的罚单,App何时上架仍是个未知数。
App下架的这段时间里,滴滴不仅失去了争夺增量的途径,存量基本盘也开始动摇,格局已定的网约车市场出现一丝裂隙。敏锐的互联网巨头们抓住机会,大举反攻。
7月21日,微信在九宫格的出行服务中加入了打车功能,该功能采用聚合模式,目前接入了曹操出行、阳光出行、首汽约车等多个打车平台。
雪豹财经社注意到,从北京朝阳区到西城区一段约19公里的路程,微信出行服务中经济型车型的预估价为58~67元,滴滴中的特惠快车一口价为60元,快车与快的新出租预估价为59~62元。通过对比早、晚高峰,以及中午时段,多条路段的打车价格,雪豹财经社发现,在不考虑优惠活动的前提下,微信出行与滴滴的定价相差不大。
7月27日,华为在鸿蒙3.0发布会上宣布HarmonyOS3正式上线内置打车服务Petal出行。
据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介绍,Petal出行是一款基于华为自研地图(花瓣地图)的聚合打车软件,用户无需下载单独的应用,通过服务卡片即可获得与App相同的体验。Petal出行已聚合首汽约车、神州专车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服务商。
想分食网约车市场份额的不止腾讯和华为,美团和阿里同样在这一赛道筹谋多年。
美团打车最早于2017年正式上线,随后在2019年下架。2021年7月,随着滴滴App因被审查而停止新用户注册,美团打车又重新上架。
阿里旗下的高德打车同样诞生于2017年,是国内最大的聚合打车平台,也是除滴滴以外最大的网约车平台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自2021年以来,曹操出行、阳光出行、T3出行等自营网约车平台多次获得融资,截至目前累计至少16起,融资金额超过120亿元。去年9月,曹操出行完成了B轮38亿元的融资。同年10月,T3出行也完成了77亿元的A轮融资。
据国泰君安研报数据,自2021年7月至今年3月,T3出行市占率提升了6.9个百分点,曹操出行提升了1.4个百分点,达到6%。同一时期,滴滴下滑了7.7个百分点。
网约车市场战火重燃,互联网巨头借聚合模式切入赛道,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动滴滴的霸主地位?
02争夺4000亿蛋糕
靠现成的流量入口赚一笔外快,是巨头杀入网约车市场的第一个理由。
滴滴招股书预测,2025年中国出行市场的规模将增长至10.6万亿元,复合增长率13.1%,同时共享出行的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4.1%提升至8.1%。以此推算,2025年的共享出行市场规模约8600亿元,较2022年增长4400亿元。
目前网约车各主要平台公司的抽成比例为18%~30%。这意味着,未来3年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增长4400亿元,将会有大约800亿~1300亿元落入网约车平台的口袋。
腾讯、华为、高德、美团等科技公司采取的聚合模式,靠自身流量向网约车平台提供信息与匹配服务,便能从中分一杯羹。面对滴滴让出的市场空白,自营网约车平台们也纷纷与聚合平台达成默契,抓住发展的窗口期。
不过,各怀心事的巨头们盘算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,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补齐各自的出行生态。
华为依托于自研的花瓣地图推出Petal出行,意在丰富其应用场景。高精地图不仅是网约车市场中必不可少的元素,也是智能驾驶的重要基础设施,此前华为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问界M5、M7均搭载花瓣地图。一向声称不造车的华为,在2020年上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Inside,以智能驾驶、智能网联软硬件供应商的身份切入汽车赛道。
与华为类似,腾讯同样拥有自己的地图业务。2020年9月,腾讯地图宣布接入滴滴出行、首汽约车、阳光出行、顺道出行等出行服务商,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。在今年7月的CSIG(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)组织结构调整中,腾讯成立了地图产品部,并同步在微信端开启打车功能测试。
过去,滴滴出行一直在微信的九宫格中占据一席之地。随着去年7月App下架,滴滴出行小程序的入口一度从九宫格中消失,腾讯的出行生态出现缺口,微信出行服务的出现恰逢其时。
对于更早入局的高德与美团而言,出行生态是其本地生活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。据艾瑞数据,到2025年,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35.3万亿元,互联网在本地生活服务的渗透率为12.7%,市场规模约4.48万亿元。这无疑是块吸引力巨大的蛋糕。
但站在如今的时间节点,巨头们想复制滴滴在10年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已不可能。它们不约而同选择的聚合模式,又有几分胜算?
03做大还是出局?
网约车市场有很强的规模效应,乘客需要随叫随到的司机,司机需要源源不断的订单,需求端与供给端的黏性相辅相成。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市场,容不下小而美的玩家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投行分析师对雪豹财经社表示,网约车市场的双端黏性主要取决于平台运力,等车时间越短,消费者的黏性就越高,而用户数又反过来影响了司机的黏性。
国盛证券也在研报中提出过类似的观点:规模效应是共享出行最大的壁垒,滴滴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约车龙头,依靠的是1300万司机和3.77亿的打车用户。“平台流量如果不足够大,无法吸引更多的车主;可约车辆如果不足够多,无法吸引用户的使用。”
订单量在网约车市场占据第二位置的高德深谙这一道理。面对滴滴“让出”的发展窗口,它设定的目标最为激进。2021年,高德的日均订单目标为250万~300万单;今年年初,高德定下了日均1000万单的新目标。
美团打车也在试图更进一步。一位美团打车司机对雪豹财经社表示,今年以来,美团打车向司机提供优惠和补贴。“每天早上花9.9元买一张免佣卡,当天所有订单都可以免佣金。”美团打车的自营平台抽佣率约26%。
但从现状来看,它们的计划推进过程并不理想。
据交通运输部数据,2022年7月,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6.95亿单,其中聚合平台完成了1.53亿单。以此推算,包括高德打车在内的所有聚合打车平台,7月的日均单量共计510万单左右。
晚点LatePost则报道称,截至今年6月,美团打车日单量在110万单左右,其中自营与聚合比例约为4∶6。相比之下,同期滴滴的日均订单量在2000万单左右。舍弃了26%佣金抽成的美团,日单量只有滴滴的5.5%。
App下架一年后,滴滴仍然是网约车行业内唯一的庞然大物,拥有最强的司机和用户黏性。
滴滴的市场地位,离不开持续数年的烧钱大战。国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披露的数字显示,2013年,滴滴在与快的的争夺战中烧掉近10亿元,随后又在2015年与Uber的竞争中烧掉约25亿美元。2017年美团上线自营打车平台,滴滴与之展开第三轮烧钱大战,但不久即被叫停。
然而,滴滴烧出了一条生路,并不意味着后入局的聚合打车平台,可以用滴滴的方式战胜滴滴。毕竟,降本增效已成为互联网公司当下的主旋律。
滴滴的打法无法复用,但滴滴踩过的坑,聚合打车平台们又很难避开。
比如,因聚合平台对接入的网约车公司管理不当而造成车祸事件,一直饱受外界诟病。一位网约车行业从业者对雪豹财经社表示,作为网约车与乘客间的信息服务商,理论上,聚合平台与乘客不构成司乘关系。但从用户角度来看,从哪个平台叫的车,哪个平台就应当对其安全负责。随着越来越多网约车公司接入,聚合打车平台的管理难度也会与日俱增。
潜力巨大的网约车市场再次硝烟四起,闯入旧赛道的新巨头们要想撼动滴滴的霸主地位,仍然任重道远。
更新于:2022-08-30 14: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