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测小红书AI声聊,一种适合年轻人体质的发疯社交?

2024-09-03 12:09
摘要:小红书又点亮了一块AI拼图。最近,小红书悄咪咪上线了一个“AI声聊”功能:一种更适合年轻人体质的“发疯”聊天方式。你可以在小红书群里赛博刻碟、爆改流行歌曲,或者化身动漫/影视/游戏CV玩角色扮演。入口就藏在小..

小红书又点亮了一块AI拼图。

最近,小红书悄咪咪上线了一个“AI声聊”功能:一种更适合年轻人体质的“发疯”聊天方式。

你可以在小红书群里赛博刻碟、爆改流行歌曲,或者化身动漫/影视/游戏CV玩角色扮演。

入口就藏在小红书群聊底部输入框的+号里:

AI声聊可以变声,AI唱聊可以把你想说的话唱出来,有多种音色和旋律可选。

从《咒术回战》的五条悟到《原神》的雷电将军,再到《甄嬛传》的华妃,应有尽有,不过都并非CV本人的声音。

除此之外还有东北老哥、宝岛甜妹、佛系淡人、奶萌正太音……

只要选择想玩的模式,输入想说的话,选择音色,AI就会自动将文字转为语音发送。

使用同一个声音超过一定时长,还会掉落一张专属的异世界身份牌。

这个功能本身很简单易懂,接下来我们盘一盘有什么衍生的玩法可能性。借此机会,我们还梳理了一份小红书AI探索地图,总结了迄今为止小红书在AI方面的探索与尝试。

AI声聊怎么玩?

1. 全民AI唱作人

时代变了,现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小红书官方认证的“说唱达人”,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。

先来欣赏一段网友的即兴Rap对唱:

除了把想说的话唱出来之外,你还可以用这个功能爆改任意歌曲的曲风。

比如,用小甜歌的方式打开周董的《一路向北》:

别说还挺好听,原曲的情感比较深沉忧伤,这一改立马轻松愉悦起来了。

或者把《夏天的风》这首充满清新夏日风情的歌,改成活力动感的K-pop风:

让我没想到的是,这个功能不仅支持中文,还能Hold住英文和日语,以及两者混杂的歌。

不过,相比于中文歌,外文歌的气息和节奏拿捏得不够自然流畅。

2. 在线发疯

除了唱歌,AI声聊更日常的玩法是用花式音色搞怪逗趣地闲聊,显得精神状态格外美丽。

在儿童动画片《米奇妙妙屋》中,米奇经常会说一段标志性的开场白。

现在这段话已经变成了一个梗,用于戏谑地表达即将开始的某个活动或者话题。

我选了一个风云校草的音色说这段开场白,但这股淡淡傻傻的人机感是怎么回事?

还有网友让甄嬛传里的几个老戏骨轮流表演了一段魔性的笑,并配文“以后这群里就是嬛嬛、瓜6、华妃和安小鸟了。”

一人分饰一角,同台飙戏,还原影视剧名场面也不在话下。

3. 角色扮演

在小红书,有着各种各样的语C群:用文字、语言描写的方式在群聊中玩角色扮演,即语言cosplay,简称语C。

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群聊申请加入,其本质上是一种兴趣社交,但一般都需要通过审核或自证。

AI声聊功能一出,似乎可以让语C步入Next Level,对戏的时候穿插几条语音,想来也更丰富、更有沉浸感。

据大模型初创公司Minimax发文透露,AI声聊用的就是Minimax的语音模型,涉及到的技术包括:音乐合成、语音合成和音色克隆。

总的来说,通过提供变声和唱歌的方式,可以让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多样化和有趣。

近一年来,小红书一直在探索如何将AI技术更好地融入社交平台,AI声聊算是小红书在AI社交领域的又一次尝试。

但目前体验下来,这应该不会是一个高频使用场景,如何让用户持续停留依然会是一个问题。

而且,由于AI声聊是个群聊功能,很多没有加入小红书群的网友体验无门,在评论区询问功能入口在哪里。

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考虑,我们发现,小红书最近新增了一个“二次元请进群”的Landing Page,可以在这个页面选择感兴趣的同好群申请加入。

但相比于在陌生人群里吹水发疯,在熟人群里玩或许更放得开,互动性也更强。

小红书的AI地图:社交、创作和搜索

在互联网大厂大模型之争风起云涌之际,小红书也在AI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。

据36氪报道,小红书自去年3月就开始筹备独立的大模型团队,核心员工来自广告业务的NLP技术团队。

今年上半年,小红书在部分内部产品中灰度测试了自研大模型“小地瓜”。此外,小红书内部还有多个独立部门同时推进AIGC方向的落地探索。

或许是因为担心影响原有的内容生态,小红书对于推出AI产品的态度表现得十分谨慎。

在Al时代,找到产品的应用场景或者说目标市场、用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,依然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命题。

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内容社区,目前小红书AI的落地方向主要有三:社交、内容创作和搜索。

尽管有些功能传播声量不高,但可以看出小红书一直在尝试用AI新玩法触达更多场景。

我们对这些AI功能进行了一次集中梳理,希望能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,理解小红书的AI打法:

TrikAI

去年4月,小红书上线了一款名为“Trik”的AI创作应用,主打中国风AI绘图。

2023年8月,多位原创画师发现Trik AI生成的图片与自己的作品高度相似,质疑小红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,擅自使用画师作品训练AI模型。

随后很快Trik就因版权争议下架,目前在iOS和安卓应用市场均已搜索不到。

但小红书在多模态AI内容创作工具上的尝试并未止步。

小红书大模型负责人张德兵曾在一次公开访谈表示:“小红书承载了不同模态的内容,这些模态如果可以让创作模态大幅度下降,让用户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的时候,能够根底成本、更加快捷,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。”

此刻

去年7月,小红书上线了AI一键生成配图的“此刻”功能。

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文字,由AI自动生成封面配图,也可以在画板上手绘涂鸦,由AI对涂鸦进行美化后发布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内容创作过程,提高创作效率。

创作过程是简化了,门槛是降低了,但从生图的质量来看,内容消费价值并没有太大提升。所以即使作品的发布数量增加了,恐怕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创作消费循环。

目前该功能已下线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涂鸦模版。

镜构

镜构是一个与妙鸭相机十分相似的工具,用户可以通过镜构小程序生成风格化的AI写真。

2024年初,小红书曾在GitHub上推出开源项目InstantID:仅需上传一张照片,InstantlD就可以在数秒内生成风格强烈的写真,同时精准保留个人面貌特征。现在的镜构就脱胎于InstantID。

镜构的入口很深,需要通过搜索或从镜构账号主页进入小程序。

AI群聊角色

这是小红书在群聊AI互动方向做的另一项努力,这个场景本身已被验证,但模型能力有些没跟上。

用户可以自主创建或引入AI角色(智能体)进群,在群聊中长按头像@它,或从底部直接选择AI角色,与之进行对话。

自定义创建AI角色的流程与市面上其他AI聊天应用一致,输入头像、昵称、描述、简介等信息,提交后等官方审核即可。

经过测试,我们发现这些AI角色的对话质量还有待提升,表达较为生硬,上下文记忆能力也十分有限。

达芬奇(Davinic)

AI搜索对话助手达芬奇是小红书作为内容平台在AI方面的另一个重要尝试。

只要关注达芬奇的官方账号,给它发私信即可开启对话,之后对话会出现在“消息列表”里。

同时,达芬奇这个账号平时也会发笔记,通过内容给自身导流,这一产品设计还是蛮巧妙的。

我分别问了3个方向的问题:攻略、资讯和好物推荐,可以看出达芬奇的回复风格比较俏皮,会针对提问搜索站内内容,生成AI总结,并在最后列举3篇引用来源/推荐3篇相关笔记,同时输入框上方会出现几个联想问题。

但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相比,达芬奇目前的功能还较为单一,无法进行追问,在准确性和逻辑能力等方面也有待继续完善。

搜搜薯

除了AI达芬奇,小红书还小范围测试了“搜搜薯”功能。用户搜索内容,最上方会出现搜搜薯总结的答案。

去年12月,小红书COO柯南在一次媒体对话中表示:“今年比较意外的一个发现就是搜索价值,大量的新用户因为搜索而进入小红书。”

柯南认为,接下来,如何用AI更好地驱动搜索非常重要。目前,大量用户在遇到问题时,更倾向于使用微信或小红书进行搜索,而不是传统的百度搜索。

小红书站内拥有大量优质笔记和经验帖,如何利用AI优化搜索,让用户更高效地获取高质量信息,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。

AI宠物小伙伴

今年春节假期期间,小红书推出了与MiniMax合作打造的AI宠物小伙伴功能。

玩法比较传统,用户可以选择宠物种类、取名、换装、拍照、养成、串门等。

不过比较新的一点是,宠物的聊天功能接入了AI,能够基于自身性格与用户进行更自然的对话和互动。

而且,据小红书官方介绍,AI宠物会根据你与它的互动和对话,逐渐展现出更符合你个性的行为和语言。

在小红书首页搜索栏输入“宠物小伙伴”入口,即可领取AI宠物,选择宠物性格。

你可以通过摸摸头等互动,增加它的开心值,开心值满时,有机会掉落稀有装扮。

还可以在宠物日志随时查看它在干什么,总体交互十分轻松治愈。

AI便利店

AI便利店是小红书官方推出的概念便利店,里面有各种各样的“商品”,这些商品是小红书的内容创作者们提供的有趣的AI内容。

目前,店里有冷饮柜、零食柜、雪糕柜、暖箱、便利店特调等各色分区,每个分区代表一个AI板块。

比如冷饮柜里有供货商“刘柏辛”:权威测评AI写歌水准。

零食柜里有供货商“赵纯想”:把AI做成饭搭子,还能自动测卡路里。

为了招募更多供货商,小红书承诺会为优秀笔记提供3万-50万的流量扶持,并有机会登上活动专属页面。

或许小红书视AI内容为一个重要的转型和扩张机遇——拓宽男性用户群体,增加用户基础并提升商业变现潜力。

目前来看,小红书推出的各式AI功能与玩法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用户的注意,但持续性和实用性仍需时间来验证。

对于小红书而言,AI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,不仅需要对技术趋势的敏感,更需要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。

更新于:13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