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、快手的AI短剧还成不了新赛道
AI浪潮狂卷不已,就在这个七月,吹到了短剧行业。
少年李行舟为救母亲,独自征战汹涌大海,遇蠃鱼、战共工,得鲲鹏相助,拿到水神戟,劈开无望海,斩杀海底怪兽九婴,救下亲人。
图源:快手
这是一部以《山海经》为背景的少年历险玄幻短剧,不同以往的是,视觉画面、效果都由AI生成。据悉,该AI短剧名为《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》,7月13日上线快手,5集累计破5200万次播放。
这部短剧背后的AI之一,是快手于6月推出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。无独有偶,就在7月8日,抖音上线了AI科幻短剧《三星堆:未来启示录》,目前累计播放量超3800万次。这部AI短剧背后,则是剪映于5月上线的即梦AI。
自从年初Sora爆火,AI视频生成模型也成为国内大模型企业争抢的新赛道之一。没想到的是,行业的落地应用来得这么快,AI短剧无疑将让短剧行业甚至影视产业“地震”。
01
AI短剧,抖快争先布局
短剧已经开启next level了。当快手、抖音这些平台,开始主导AI短剧项目,主动布局这条赛道,短剧行业就要变天了。
陈坤曾是综艺与大型晚会的导演及监制,如《好声音》、《这就是街舞》等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进入了AI影视赛道,并成立了工作室。
早在年初,依靠10人小团队,他制作并发布了《山海奇镜》的2分钟预告片,先用Midjourney文生图确定影片画面,再由PixVerse等图生视频应用来生成视频。
但在4、5月时候,陈坤难以进一步完成项目,这是因为他发现现有的图生视频技术,生成的人物动作幅度太小,难以摆脱“PPT式影片”的风格。
可灵的出现,将视频生成的一致性和逻辑性提升了一个台阶。
6月,快手推出了自研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,能够生成大幅度的合理运动,还能模拟物理世界特性,生成的视频分辨率高达1080p,最长可达2分钟。该模型可实现文生视频及图生视频,支持用任意静态图像生成5秒视频。
据了解,可灵团队成立于3月初,由快手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带队,向快手副总裁盖坤(于越)汇报,并获得了CEO程一笑的支持。
陈坤发现可灵能够解决遇到的瓶颈,就找到可灵团队进行合作,花不到半个月时间,创新制作出了如今这一版本的《山海奇镜》。
“我认为对于AI影视,这个技术带来的是代际型的***,跟以前的(技术)不一样,(之前)比如是参数的微调。”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,快手举办的《山海奇镜》看片会上,导演陈坤如是说道。
他介绍道,短剧里有一幕,是“水神共工”从山里站起来的镜头,之前运用的模型难以实现,但通过可灵,产生的是从山里站起来的自然效果,有立体的转身动作、头发的漂移以及周围山石掀起的动效,很贴近地模仿了真人的动感。
图源:快手
要知道,这种特效级别的场景,在传统影视中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。
在这次看片会上,快手作为平台方,表明了布局AI短剧赛道的计划。快手文娱业务负责人陈弋弋表示,快手星芒短剧与可灵大模型共同发布创作者孵化计划,要为AI短剧创作者提供前期资金支持和激励。
《三星堆:未来启示录》剧集,则是博纳影业旗下AI工作室AIGMS制作中心联合抖音和即梦AI共同制作。这部短剧共有13集,总时长超50分钟,作为一部科幻片,情节丰富,悬疑感强。
图源:抖音
为抢占AI短剧市场,抖音也早就入局。
2023年底,剪映就在测试文成图AIGC工具Dreamina。到了今年,该项目获得重视,就在5月,Dreamina更名为即梦,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文生图拓展至AI作图与AI视频两大领域,特别是AI视频功能,不仅支持图生视频和文生视频,还融入了运镜控制、运动速度调节、多样化模式选择等功能。
博纳AIGMS制作中心负责人曲吉小江透露,“当时大家都在建议我们在人物上使用实拍,然后再放到虚拟场景中对人物进行转化,不过我们坚持不实拍,我们要AI生成。”
显然,从平台方到影视公司、从业者,都看好并积极入场AI短剧。
02
AI短剧,机遇与挑战并存
AI短剧出现,将逐步改造短剧行业,不可逆的趋势到了影视领域。
陈弋弋说道,“随着技术的发展,我们让创作门槛变低,(以前)只有一小撮人做的事情,变成更多人可以做的事情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感觉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拓宽和希望。”
AI降低了短剧的制作门槛,尤其是在特效制作上。陈坤就提到,即使如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,也会因为预算而无法完成很多CG特效内容,这是传统行业的巨大痛点。有了AI,直接节省了场景搭建的人力和资金成本。
从制作流程来看,AI帮助降本增效。从导演、摄像、灯光、音响、服装、化妆、道具,包括艺人、场务等,传统模式下10分钟的片子,可能需要100人的摄制组,而陈坤的团队仅有10人,人效提高了,成本降低了。
快手短剧为什么要做AI短剧?陈弋弋指出,原因之一是因为行业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。
她提到,快手有4亿日活用户,其中爱看短剧的用户特别多,每天有2.7亿用户在消耗短剧。而快手上,播放量过亿的短剧大概有300多部,大概有10万以上的创作者在做跟短剧相关的内容创作。“在这种情况下,星芒短剧内容供给是不足的。”
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,如何把产能提起来?陈弋弋认为,第一条路增加更多创作者,第二条路帮助现有创作者提升效率,“共同的解法,是让更多的人干这件事,并有更好的技术,让干这件事情的人生产效率更高。”
目前,AI短剧仍在试验阶段,能不能成为新赛道,还难以定论。
“AI短剧是一个新物种,因为当前技术的限制,我有很多想做到的还未做到。”陈坤介绍道,AI参与的是“实际拍摄”的部分,包括角色生成、场景设计、动作捕捉等。但是,在前期剧本阶段,还是得依靠有经验的编剧来写剧本,AI只能当做辅助;后期剪辑也需要真人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进行编辑,包括配音也需要真人进行多情绪的演绎。
他指出,在目前AI技术条件下,人物一致性、场景一致性、人物表演以及动作交互等,还没有达到高度可控和高度精确化的水平。因此AI短剧还不适合呈现非常复杂的故事,容易让观众看不懂。
看过上述快手、抖音AI短剧的观众三三(化名)直言,《山海奇境》的画面、镜头完成度,整体“AI感”弱一些;而《三星堆》故事比较复杂,AI做出来的情节连贯性较差,“我觉得AI短剧还需要更多人为干涉,否则看起来很假。”
“其实这两部都有一样的问题,就是不能像真人实拍一样有连贯的人物动态表演,看起来更像‘台词+MV’,是碎片化的情节组合,要靠观众脑补。”
许多观众对AI短剧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,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观影体验。然而,部分观众会将AI短剧与传统真人短剧进行对比,对AI角色的“僵硬”表现感到失望。
图源:抖音
AIGC+短剧是不是一个赛道?陈弋弋表示,她也不是特别肯定。“AIGC包括可灵,本质上是个技术,技术跟内容产业做结合的时候,通常有几种结合方式。”
“第一种结合方式,就是以它技术的特性,生成了一条专有的赛道,大概率上出现的是玄幻、魔幻这样的短剧内容。这样的内容如果规模化的话,一是看C端用户接不接受,二是看有没有商业模式,只有当这两者都具备了,才能说它是一条赛道。”
“第二种结合方式,将它当成技术升级的工具来使用,可以跟短剧所有品类结合,我们视之为提效工具。从快手的角度来说,我们跟可灵的发展是同步的,没有特别精准不变的策略贯穿始终,我们跟着技术发展,根据用户的反馈、创作者的反馈,不断调整我们的策略。如果它能成为一条赛道,我们就支持;如果能成为优质的工具,我们也支持。”
曲吉小江认为,如果剧集能够实现破亿的播放量,就摸到商业化的门槛。第二季可能会走付费模式,未来AI技术足够成熟之后,也有可能将AIGC作品搬到大荧幕。
显然,AI会给行业带来改变,但AI短剧能不能成气候,则有待验证。
03
AI短剧,只领先半步
短剧产业,在国内的规模化发展时间,已经超过4年。
2020年8月,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“微短剧”,并正式纳入监管。也即,微短剧获得了“官方认证”。
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3年全年规划备案3574部、上线备案584部;2023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358.6亿元,并预测2024年将增长至484.6亿元。
短剧市场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受众基础。抖音平台数据显示,2023年,抖音上每天主动搜索微短剧的用户数量增长2倍,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500部,其中12部作品的播放量破10亿大关,微短剧日播放量增长了一倍。
实际上,短剧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。例如,传统模式制作短剧,时间周期已经较短。根据从业者介绍,当前一部短剧的平均拍摄周期通常在7天~10天,算上前期筹备与后期剪辑,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个月。此外,短剧的制作成本也较低,国内一部传统短剧的成本约在30万元到60万元之间。
但短剧行业存在一些问题。最主要的问题是,创新的优质短剧作品少,大量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,真正有创意的作品相对稀少。短剧质量参差不齐,由于制作周期短、成本低,许多短剧在剧本、演技、制作水平等方面质量不高。
短剧仍然是内容,不管技术如何先进,吸引观众的仍然是故事内容、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度。
AI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驱动的创作模式,而这种能力存在极大短板。AI在数据处理、模式识别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,但在创意生成和情感表达上明显不足。
陈坤说到,目前的AI只能“有中生有”,不能“无中生有”。尤其是在故事创意的剧本撰写阶段,AI无法原创剧本,仍然要靠人类去创新内容。
也就是说,短剧产业存在的核心问题,也是AI无法解决的。AI短剧仍在初期阶段,必须追赶传统影视的能力,且无法解决行业困境。
陈弋弋指出,快手上99.99%的内容都是实拍的,她非常认可短剧制作公司用实拍的方式去生产短剧。“但是我认为,平台和从业者在做不同的事情,一个平台该做的事情,是要比从业者往前小迈半步。小迈半步的意思是什么?就是探索未来的一切可能性,并且举平台之力给大家一些实践和尝试的支持和空间。而真正的行业从业者在做什么?行业从业者在做的是已被实践证明的性价比最高的生产和消费方式。”
“平台要做的是帮大家探探路,看看这条路上有怎样的消费场景,可以为大家提供消费和赛道。”
万鹏飞也坦言,“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,不论技术发展成什么样子,我们都非常需要优质的创作者、有想法的创作者,跟我们一起最终做出好的作品。至于说技术,我们多多努力,帮大家解决问题,最终创造价值是最关键的。”
可以确定的是,AI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形式,无疑为短剧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。作为赋能工具,AI让更多有创意能力的人,不再受限于影视制作的框架,实现“人人都能拍片”的理想未来。
然而,现阶段来看,AI短剧的出现,无法成为行业的“灵丹妙药”。短剧行业的核心问题,如创新不足、内容深度欠缺等,更多地源于创意和storytelling能力,而非技术本身。AI可以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,但不能取代人类在创意构思、情感表达和文化洞察方面的独特优势。
未来,我们可能会看到AI与人类创作者的深度结合,AI承担更多技术性、重复性的工作,而人类创作者则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构思和情感表达中。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,或许才是短剧行业真正的发展方向。
更新于:4个月前